close

Titicaca.png

本文章已搬遷至新站,點此前往瀏覽完整內容,那裡還有更多新文章喔!

的的喀喀湖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的交界處,海拔3800公尺,是世界上具有航運功能最高的湖,也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,面積大約是日月潭的1000倍大。我和媽媽來到的的喀喀湖旁的小城普諾(Puno),參加了二天一夜的tour,去到湖中秘魯側的幾個島,除了風景優美外,島民的生活也非常特別,他們的長相、穿著都和玻利維亞人比較接近,主要語言為奇楚亞語(Quechua),可能因為地方偏遠,西班牙文都講得不太好。

 

 

經過一段時間的航行,我們的船轉進一條水道,乍看之下兩旁是蓋滿小房子的陸地,其實那些是的的喀喀湖中最有特色的島,是蘆葦做的、漂浮在湖上的島。

幾百年前,烏魯族(玻利維亞的一群原住民)為了躲避印加人的逼迫,逃到的的喀喀湖中,住在自己建造的浮島上,一直與外界隔絕,直到近代,才降服於祕魯政府,不過文化差異太大,所以基本上保持著自治區的方式,浮島居民共有約二千人。烏魯族人生活的必需品,是在的的喀喀湖淺水區長的大片蘆葦,他們用蘆葦建島和房子,使用蘆葦船當交通工具,吃蘆葦的莖,在蘆葦叢裡找水鳥。

 

一個浮島約四、五十坪,住有二到三個家庭,十幾個島成為一個社區,互相照應,除了一搬家庭住的浮島外,也有很大的島,上面有商店、學校等等。

浮島群好像經過都市計畫一樣,看上去很整齊,橫向有大水道,豎向有小水道讓自家小船方便進出。

Floating Island

 

烏魯族人維生的方式是捕魚和撿蛋(水鳥的蛋),現在,則是主要以觀光業賺錢,他們接待觀光客上島參觀,順便賣自己做的手工藝紀念品,有趣的是,哪船遊客上哪個島是社區領袖分配的,每個島輪流,大家賺錢的機會是公平的。

島上的居民出來迎接我們,他們已經用蘆葦椅排好坐的地方,還拿出毯子讓我們蓋在腿上,因為天氣太冷了,那天還下著小雨。這對母女穿著他們典型的服裝,又長又澎的蛋糕裙。

Floating Island

 

烏魯族人使用世代相傳的方法來造浮島,他們把被蘆葦根抓得緊實的土切成塊,用船搬運到需要的地方,一塊塊的綁在一起,然後把乾黃了的蘆葦像疊疊樂的積木一樣橫豎交錯的鋪在上面,現代的居民會用錨把島固定在同一個地方。一個小島需要花上一年的時間來建造,通常可以使用二十年之久。浮島會隨著時間一點點下沉,居民們需要鋪上更多的蘆葦,好保持高度,所以地上踩起來很軟,像是非常厚的地毯,走路一不小心可能會扭到腳。

一位居民為我們解釋浮島的生活,他用一個縮小版的浮島來解釋給我們看島的製作過程,還讓我們嚐了蘆葦,吃起來像是很鬆的小黃瓜,沒什麼味道。浮島居民以使用奇楚瓦語溝通為主,導遊為我們翻譯成西班牙文和英文。

Floating Island

 

浮島上的房子也都是蘆葦蓋的,乾了的蘆葦用繩子綑成一束一束的,蓋出一棟簡單的小屋,四面牆壁和一個屋頂,沒有隔間。島上除了每個家庭住的房子外,另有一個小屋當廚房,幾個家庭每天輪流煮飯,廁所的話,就是直接到湖裡囉,喝湖水,洗湖水,再排泄回湖水,浮島居民的生活就是和湖環環相扣,一點也不覺得奇怪。

這些房子看起來好像童話書裡的插畫,很難想像現代還真的有人住在這樣的地方。

Floating Island

 

島上居民一家人好幾口同住一個屋簷下,小孩子住在父母家直到結婚,之後才會搬到自己的房子。島民邀請我們進到家裡參觀,裡面很簡陋,傢俱就只有一張大床,床是蘆葦紮成的,上面鋪幾條毯子,坐起來好硬,有點像睡在榻榻米上的感覺。島上有發電機供電,所以房子裡有電燈,甚至還有台小電視,是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的那種映像管電視,他們也用手機,只是這些科技產品大概比我們落後了15年吧。

我們在房子裡剛坐下,媽媽和女兒就秀出一堆他們做的手工藝品,特色刺繡的布、蘆葦編的各種紀念品、穿著當地服飾的小人偶,我和媽媽還有其他幾個人擠在小小的房間裡,一直被他們強硬推銷,好像不買一個就出不了門一樣,而且價錢還⋯⋯⋯⋯

 

繼續閱讀文章請至我的部落格新站,點此前往:〈的的喀喀湖中的那些島和那些人 Lake Titicaca〉

 

arrow
arrow

    Lucy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